引領潤滑科技,駕馭行業未來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行業動态
新聞中心
“雙龍入江” 珠海隧道全面進入海底掘進階段
發布日期:2023-06-05

5月5日,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珠海隧道工程(下稱“珠海隧道”)首台盾構機“開拓号”掘進超1000米大關,其中海底掘進超938米,标志着國内在建的雙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隧道施工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同日,項目第二台盾構機“奮進号”啟動始發掘進,至此,珠海隧道兩台盾構機組全部始發,項目全面進入海底掘進階段。222.png

  珠江八門奪海,珠海隧道位于八門之一的磨刀門,線路平行現狀珠海大橋南側布置,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千米。中鐵隧道局承建的項目長3800米,盾構段2930米、明挖870米,最大埋深35米,采用兩台直徑15.01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施工,工程工法多樣,且地質條件複雜,具有“大、難、險、新”等特點。
  多項技術指标達國内領先水平
  珠海隧道是國内在建水下公路工程唯一一座采用雙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式盾構機的隧道,還是國内在建工程唯一一座穿越基岩長度最長的海底盾構隧道,穿越海底凸起的基岩長達851米,海底孤石38處,岩體強度大。
  筆者經步行測算首段掘進千米用時為20分鐘,隧洞内壁由一塊塊混凝土結構闆構成,隧道呈弧形向前延伸。
444444.png
  現場掘進過程中,“開拓号”盾構機成功穿越西江水源二級保護區,安全通過淺覆土掘進高風險段、下穿西江流域避風塘堤岸、順利通過抛石區掘進,在水下最大埋深35米。
  智能建造助施工可視化
  珠江口隧道長距離穿越幾十種複雜地層,施工難度在全世界也屬罕見。粵港澳大灣區内,數條采用高技術含量建設的海底隧道穿岩入海,共同構築灣區“海底長城”。
  項目積極響應智能化工程建設目标,現場施工融入互聯網技術、雲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等一系列先進科學技術,集成度高、科技含量大,施工現場監控系統與BIM平台進行了集成,配備了電腦端和APP手機端,包括可視化施工、智能報警、智能評分、電子報表等主要功能模塊,實現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管控,達到成樁過程可視化、數據采集智能化、資料收集網絡化、質量追溯全程化的效果。
  按照規劃,珠海隧道建成後,可應對台風、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下的交通及救援需求,未來珠海大道中間車道将接入珠海隧道,兩側車道将接入珠海大橋,通過水上水下橋隧并行,有效緩解珠海大橋的交通壓力,對完善市内主幹路網,加強東西組團聯系,促進特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吳冠霖錢文攀通訊員/袁海濤)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