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潤滑科技,駕馭行業未來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行業動态
新聞中心
直徑15米級超大盾構“建功号”抵達接收井!北橫通道東段實現全線貫通!
發布日期:2023-07-27

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迎來新進展。25日上午,直徑15米級超大盾構“建功号”的刀盤抵達接收井端頭、緩緩進洞,意味着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北橫通道新建工程Ⅶ标隧道全線貫通,加上之前實現貫通的Ⅴ、Ⅵ、Ⅷ标段和隆昌路下立交,标志着北橫通道東段實現了全線貫通。



圖片
 
圖片


北橫通道新建工程全長約19.1公裡,地下隧道段長約14.7公裡,其中東段隧道長6.9公裡。就施工條件來說,東段集中在中心城區,作業面集中于既有道路,面臨着管線密集、作業面狹小、交通組織難等問題。在本次隧道全線貫通之後,建設團隊将繼續抓緊推進隧道内部結構施工,主線機電、裝飾、瀝青和交安設施等工程,以及通車所需要的消防、交通等驗收工作,拟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項目建成通車後,不僅将成為虹橋樞紐到浦東新區的快速新通道,服務北部重點地區的中長距離到發交通。屆時市民從楊浦開車到虹橋機場,在不堵車情況下,隻需要30分鐘車程,比起以往走内環大大節約了時間。更為關鍵的是,北橫通道新建工程将改變許多市民的出行方式,甚至影響長三角區域城際交通網絡格局。



經曆多次高難度穿越,開啟内部結構施工


2021年9月29日、12月10日,參與北橫通道東段建設的兩台超大盾構——“建功号”和“縱橫号”分别從福建路工作井、黃興路工作井始發推進,相向而行,于2022年12月底、9月底又分别完成梧州路工作井、楊樹浦港工作井過站後二次始發,分别于2023年7月25日、6月15日在安國路井進洞,結束光榮使命,北橫通道東段也開啟了隧道内部結構施工階段。

北橫通道東段建設較為特殊,要攻克穿越中心城區、建築體量大、地下管線密集複雜、環保要求高等難點。其中,北橫通道新建工程Ⅶ标西起虹口區海甯路晉元路西側,東至周家嘴路大連路東側,線路位于海甯路、周家嘴路主幹道下方,盾構區間全長2826米。



圖片


建設中首次高難度穿越施工是2022年1月“建功号”盾構成功穿越軌道交通10号線。此次盾構穿越長度為38米,與運營中的10号線上、下行線豎向間距僅為8.1米和7.5米。除了距離近,複雜的土層情況也是本次穿越的重難點之一,盾構姿态、沉降控制不能有任何偏差。而且,東段地下土層是砂質粉土層和粉質黏土,分布不均勻,自立性差、含水量豐富,如同在米缸裡穿越一般,這又提高了施工難度。之後,“建功号”還經曆了多次高難度穿越,包括穿越虹口港橋、新建路隧道等。

在穿越中,建設團隊模拟多種情景,聘請專家團隊并制定穿越方案,做好詳細預案,并逐一展開對比驗證,以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長距離微擾動,築就環境友好品質工程


城投公路北橫通道工程現場指揮部,通過首創“業主主導、BIM專業咨詢、各方參與”的管理模式,繼續深化探索工程建造運維一體化BIM+GIS技術,做到方案比選、虛拟拼裝、設計交底、竣工移交的可視化,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和工程質量,實現最大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項目管理理念上,依托BIM技術創建施工現場管理平台,完成從傳統施工中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通過充分挖掘施工現場信息化管理深度,把沉降變形、水位、揚塵噪聲氣候等各類指标納入全過程自動化監測平台,實現了“智慧工地”28種要素的現場智能監管,從人員、環境、風險、場地四個方面切實有效加強安全生産管控力度,進一步降低工程風險。

建設團隊還在北橫通道西段到東段14.7公裡的隧道中研發應用了微擾動施工綜合技術,形成了我國建築史上超大直徑盾構穿越中心城區密集建築物的典型案例。同時,北橫通道東段将延續西段設計,繼續采用上下車道疊放的方案,最大程度做到中心城區有限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和環境友好。隧道内将繼續應用國内首創的清水混凝土免裝飾技術,實現機電設備的明敷簡裝,用自然質感替代隧道傳統裝飾環節,以隧道内部樸實無華、低碳節能的新風尚,引領地下通道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項目黨建,引領重大工程攻堅


北橫通道新建工程涉及6個區、17個街道、2個鎮、67家居委會,社會關注度高,涉及沿線居民多。

随着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對工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工程建設中,對現有交通的保障、對環保揚塵措施的實施、對夜間施工噪音的控制、對工地照明影響周邊的管控,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城投公路第三事業部黨支部以推進北橫通道建設為目标,深化項目工地黨建聯建工作。第三事業部黨支部要求各參建單位黨組織,把協調解決居民難題作為黨建聯建工作的重心所在,将“一個識别、兩個了解”以及“五個一”活動作為黨建聯建工作的抓手。項目部創新性引入“地圖”概念,繪制“黨建地圖”,将基層黨建的相關主體及覆蓋面,以立體地圖的形式形象化地展示出來。“有事找黨組織”成為施工中遇到困難、解決問題的首選項。(朱喜洋)


文章來源:上海工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删!